走近“驯鹿部落”

综合2024-05-09 09:19:53669

原标题:走近“驯鹿部落”

柳霞在大兴安岭林区的驯鹿部落家中为驯鹿投喂豆饼。王伟摄

赵一霖从小跟父母学习牧养驯鹿,走近现在身为一名北京的驯鹿部落邮递员,工作之余仍坚持制作鄂温克族桦树皮传统手工艺品。走近王伟摄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驯鹿部落古革军利用卡车为驯鹿“搬家”。走近王伟摄

安塔·布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新址的驯鹿部落住所内制作鹿皮手工艺品。王伟摄

索国光在大兴安岭的走近山林中搭建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居所“撮罗子”。王伟摄

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驯鹿部落索玉兰在“撮罗子”内制作使鹿鄂温克人的走近传统美食“列巴”。王伟摄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驯鹿部落达瓦从冰下取水。走近王伟摄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驯鹿部落索宾在原始森林腹地利用“鹿哨”吸引鹿群。走近王伟摄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驯鹿部落以部落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讲述了大兴安岭使鹿鄂温克人的生存史,让这个以游猎和牧养驯鹿为生的原始部族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2011年,我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采访拍摄,被使鹿鄂温克人独特的文化气息所打动。此后10余年间,我用大画幅相机和古典湿版工艺,拍摄了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使鹿鄂温克人的肖像,记录下这个中国现存唯一的驯鹿部落的今与昔。

鄂温克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使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一个分支,因牧养驯鹿而得名。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迁徙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并逐渐定居于大兴安岭的密林之中。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下,山林中的积雪厚度常常有1米以上。多年来,使鹿鄂温克人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靠游猎和牧养驯鹿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吃兽肉、穿兽皮,住着传统的“撮罗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驯鹿,又被称为“森林之舟”,是使鹿鄂温克人信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搭档”。生长在大兴安岭西麓的驯鹿主要以原始森林中的一种苔藓为食,为了解决驯鹿的觅食问题,在每年冬春和夏秋交替的季节,使鹿鄂温克人都会沿着某个苔藓丰富、群山环抱、河流广布的固定线路进行迁徙。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观。1965年,在广泛征求猎民意见后,政府在距离根河市满归镇17公里左右的敖鲁古雅河畔建设了30余栋“木刻楞”房屋,免费提供给猎民居住,并按照乡的建制成立了相关服务保障单位。当时居住在此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猎民还留在森林里狩猎和牧养驯鹿。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迁至根河市西郊。随着居住地的一再变迁,这个曾经在大山中与驯鹿为伴、靠狩猎为生的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融入了现代社会。

为了让下山猎民生活安稳,政府出台一项项扶持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解决鄂温克族猎民吃饭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推进产业开发扶贫。现今,仍有少数使鹿鄂温克人选择留在山中生活,年青一代则更多通过读书和就业走入城市。

2021年我再次出发,仍然使用摄影的方式,不过主角是“新时代的使鹿鄂温克人”,拍摄地也扩展到北京、苏州、沈阳等地。从原始森林到现代生活,奔向新生活的使鹿鄂温克人温和、热情、朴素、积极进取的个性以及爱护家园、守护传统的文化习惯,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陨灭。

(作者:王伟,本组作品系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敖鲁古雅》)(王伟)

本文地址:http://www.xuelizhinan.com/html/264b59950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当征途传奇遇上国战,《战神传奇》新服今日预约火爆开启!

世说新语|从“书店+”到“+书店”,留住氤氲书香

丝路画卷世界说丨共享“一带一路”成果 中国和萨尔瓦多开展多领域合作

中方是否参加中日韩外长会议?外交部回应

《掠食》连续七年每天更新粉丝账号终于在Xbox宣布奥斯汀被关闭后迎来终结

是时候改变了竞争上岗?你认为中国联赛应该放开外援限制吗?

【洗钱案】保险箱1700万新元是帮“神秘人保管”

被问是否支持对加沙医院事件国际调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合适

友情链接